人文艺术学院-凯发官方app

 人文艺术学院-凯发官方app
  人文艺术学院
人文艺术学院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人文艺术学院创建于1999年,前身为“艺术设计学系”,2003年更名为“艺术学系”,2006年更名为“人文艺术学院”。自建院以来,人文艺术学院始终秉承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坚持以教学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注重从人文素养、科学精神、艺术理论、实践技能等方面不断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塑造与培养,注重艺术理论的研究与学习,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不断开拓学生艺术视野,提高学生创意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和育人环境。

  人文艺术学院现有艺术设计学、美术学、文化产业管理、广告学、艺术史论五个专业,包含设计艺术史论、美术史论、艺术品鉴定与修复、设计管理、广告策划与管理、艺术史论六个专业方向,其中艺术设计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重点学科、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为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支持建设专业;美术学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广告学专业为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支持建设专业。民艺学课程教学团队、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艺术管理学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省级教学团队。课程设置以艺术理论为主、设计实践为辅,其中《现代艺术设计史》、《民艺学》、《外国古代设计史》、《艺术学概论》、《设计美学》五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业教师33人(博士17人、硕士10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0人,讲师15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山东省教学名师1人,有国外讲学、留学经历者9人。

  学院科研成果丰富。近年来,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社科基金特别委托项目“中国木版年画集成?平度、东昌府卷”、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资助项目“手艺农村——山东农村文化产业调研”、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中国手工艺产业历史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民间艺术审美心理研究”等国家及部省级重点科研项目40余项;出版《黄河下游的汉画像石艺术》、《视觉文化时代的艺术》等学术著作30余部,参与编写“高等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教材”、“山东省教学改革立项重点研究项目”等30余部;在《文史哲》、《装饰》、《美术观察》、《民俗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科研成果获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泰山文艺奖一等奖等部省级奖励40余项。

  在教学与科研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人文艺术学院党团建设和学生工作也得到蓬勃发展,取得优异成绩。学院党总支多次被评为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学生在“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山东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大赛中多次获奖。



美术学(艺术品鉴定与修复方向)
   

美术学下设的艺术品鉴定与修复专业方向于2013年正式招生。2011年和2013年美术学获批“山东特色专业”和“山东省名校特色建设工程”,2021年获批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立足现有专业教学体系,构建以美术史论专业理论教学为核心,以艺术品鉴定与修复实践教学为特色的本科专业品牌,使山东地域美术和艺术策展、文物修复保护的教学与研究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具有明显优势。本专业现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教师团队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2014年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项。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青铜器、古籍、陶瓷、书画四个方面的鉴定与修复专业能力,并学习与之相关的美术学、考古学、博物馆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一定的实践能力。

核心课程:青铜器修复、古籍修复、陶瓷修复、书画裱拓、古籍版本鉴定。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在各类博物馆、美术馆、文物保护研究所、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从事文物保护、宣传、修复工作的专门人才,可以在各会展公司、拍卖公司、艺术品公司、典当公司等艺术品经营机构进行艺术品管理策划及修复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艺术设计学
   

本专业作为省内唯一艺术设计史论本科专业,自1998年设立,1999年开始招⽣,至2005年成为省重点加强学科,2009年成为省特色专业,2010年成为国家特色专业,2013年成为省名校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并于2019年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在2004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6年成为硕士授权点。

一、专业定位:本专业拥有国家、省级特色专业建设平台。未来3-5年内,将在不断优化专业结构,强化“民艺学”教研优势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传统工艺造物的现当代转换” “社会需求与设计产业发展”等专业方向的影响,构建以设计文化产业服务为导向,以教研融合为纽带,以专业理论教学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特色本科品牌专业。

二、师资力量:本专业现有专任教师10人,其中博士9人(含在读1人),教授3人,副教授5人,专职教师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合理。本专业教师坚持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近五年来先后主持或参与国社科重大课题2项、国家社科规划课题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5项;先后获得省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7项;累计出版著作十余部。

三、培养目标:本专业坚持德育、智育并举,以文化人、以德育人,立足国家“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国传统工艺振兴”“创新设计引领中国创造”等文化战略,依托我校“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建设方向,凝练了传统工艺美术史论、民艺学、社会需求与设计三个教学及研究方向,涵盖本专业教学研究的社会职能和学术范围,旨在培养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理性的思辨能力、敏锐的设计感知力、开阔的文化视野和良好的文字功底,能够在设计教育、研究、策划、出版、文博等单位从事教学、研究、策划、文字编辑等工作的基础理论及应用型人才。

四、核心课程:中国工艺美术史、现代设计史、外国工艺美术史、设计美学、民艺学概论、社会需求与设计、设计经典论著选读、当代设计思潮与现象、设计策略、设计艺术学研究方法、设计研究专题

五、人才培养质量社会评价:截至2019年6月,艺术设计学专业至今已培养20届、700余位毕业生,2022年度总体就业率达到97%以上。学生对自我学习与成长较为满意,学生综合能力显著提升,在大学阶段专业理论、逻辑思维和沟通能力、社会责任感、语言表达及撰写等能力取得了进步。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良好。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本专业毕业生在日常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协调合作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



美术学(美术史论方向)
   

美术学下设的美术史论专业于2000年设立,2001年正式招生。本专业现有省级教学名师1人,教师团队获得山东省优秀教学团队;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项,2014年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1项。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有美术史研究、美术评论、美术教育、美术展览与策划、 当代视觉文化策划与管理、文化遗产研究与管理、文博机构策划与管理等方面的能力。

核心课程:中外美术史、中西画论、艺术学概论、美术批评学、艺术展览与策划。

就业方向:毕业后能成为美术研究、美术教育、文博艺术管理、视觉文化活动策划、新闻出版、博物馆、美术馆、画廊、拍卖行、网络媒体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及应用型高级人才。



艺术史论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是国内本科高等院校中最早开设的以设计管理教学研究为方向的特色专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文化产业管理专业依托山东工艺美术学院设计学科专业优势,形成以创新与实践教学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纽带的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具备解决实际设计问题能力的复合型高级设计管理人才,满足国家、区域文创产业发展需要。2022年该专业为国家一流专业,山东工艺美术学院a类专业,省财政厅重点支持山东省高等特色名校工程重点专业,其教学团队被评为山东省高等学校优秀教学团队。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文化产业管理借鉴西方现代设计管理理论,结合中国山东设计发展现状,提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习产出为教学导向”的教学理念,系统建立包括设计项目管理、创新思维、设计产业规划原理、管理学概论、设计管理概论为主干课程的教学框架,形成从单体课程、课程模块,到课程群组、综合知识创新应用的上下贯通,层层传导四层教学体系。同时充分发挥与英国斯塔福郡大学、诺森比亚大学共同建立的中英设计产业管理研究中心的科研教学辐射功能,以及与英、美设计产业管理研究机构不定期开展的“工作坊”交流项目,开展富有实践特色的教学活动,为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基础。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作为教学根本,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分别配置设计策略研究中心、专业教研室、课题研究室、实践教学基地、创新成果转移中心等多种组织机构,形成彼此工作关联逻辑和协同效应,积极将课堂教学对接政府、企业、行业的实际项目,教与学围绕“教学在成果产出现场”和“项目实题进课堂”等方式展开,使得学生创新与和实践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得以培养。

文化产业管理专业积极承接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积极参与学科专业竞赛和各类设计业大赛,在山东省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竞赛“挑战杯”获得省赛一等奖的好成绩;以本科生为第一作者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数篇;根据第三方麦可思评价反馈,学生对教学好评率达到98%。

就业方向:文化产业目前在我国属于朝阳行业,市场需求空白大,文管专业授予管理学学位,毕业生可在政府文化管理部门从事政府文化产业管理方面的研究,也可胜任设计产业综合管理层中,从事产品开发、市场营销与策划相关的实际工作。



文化产业管理
   

本专业目前专任教师17人,拥有“民艺学”山东省教学团队。拥有山东省突贡专家2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

本专业积极进行省级一流课程、校级线上开放课程等建设,推进课程体系建设,提升专业教育平台与资源,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水平。本专业拥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艺术概论》《美学导论》共2门,并被推荐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项目;校级线上开放课程《西方艺术史》1门。同时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和建设专业课程案例《乡建美学》《传统手艺文化》2项。2022年度,本专业将继续开发和建设以上精品课程,开发更多的其他精品课程;继续开发适合本专业生源特点和本校学科布局的自编教材。

本专业拥有山东省博物馆、济宁市任城区汉文化博物馆、淄博博山康乾琉璃博物馆、临沂岭上砚博物馆等4家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2022年度新增 等2家校外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本专业拥有“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文化创意产业与工艺美术服务业实践基地”“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数字艺术实验中心”等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中国民艺研究所”等6家省级以上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产教融合创新基地。2022年度,新增加 1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实践学分最低比例为30%,现值为33%。

本专业积极推进教学改革立项和研究,通过教改项目研究专业发展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专业建设。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工艺美术课程体系与通识教材建设》等3项教改科研项目以及《新文科背景下艺术院校创业教育与实践研究》等。



广告学
   

以国家《广告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指出的“未来五年要培育一批国际化创新型高端广告专业人才”为前提,并根据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精神,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先导型产业——广告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此背景下,人文艺术学院开设广告学专业,培养具备良好人文素养和广告人的职业水准、具有从事广告综合业务的工作能力,并对广告业未来与数字互动营销融合的发展趋势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的复合型广告策划与管理人才。本专业现已与广告行业内的多家相关公司建立联系,为教学提供活动场所和项目合作平台。同时依托已有的电视台、报社、期刊社、出版社、动漫基地等10多家实习基地,并借助视觉传达设计学院广告设计专业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条件。2012年,本专业被定为“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非省财政重点支持的专业。

  要求本专业学生能够系统掌握广告学、传播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了解中国广告业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国外广告业的发展动态;具有现代广告策划、创意、制作发布的基本能力,具备企业及媒介营销与市场调查的基本知识,以及统计分析、数据处理的基本能力;掌握平面及影视广告的设计、拍摄及后期制作的基本知识,具有数字艺术(三维动画、flash等)表现基本知识和数字图形处理的基本技能;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分析归纳及广告理论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能力。毕业生从事的行业有:媒体业(广播电视、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等)、广告业、房地产业(开发公司、营销代理公司)、信息咨询行业、生产型企业、商业型企业,或考取研究生和公务员、选调生等。

  “十二五”规划报告中指出:“壮大文化产业实力,科学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全面提升文化创意水平,提高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效益。”为广告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优势和基础。2011年山东省出台《关于促进全省广告产业发展的意见》,确定了广告业的行业定位、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平稳增长,企业对具有多方面广告综合素质和一定媒体整合能力的广告创意人才需求最为旺盛,就业前景广阔。

  广告学专业以艺术学科为主体,课程体系以广告学、营销学、传播学、广告策划、创意与制作、影视及数字艺术设计、平面设计、市场营销和公关策划等课程为主。



文物保护与修复

专业代码:130409t
授予学位:艺术学
学       制:四年
培养方向:本专业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为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为新时代我国文物保护事业国家重大战略发展培养专门人才。学生能掌握文物科技保护、文物传统与现代修复等专业技能,同时掌握文物病害检测和劣变规律、文物材料分析、文物环境等多学科融合的知识结构,以及全面了解国内外文化遗产保护现状与策略等重要内容。实践操作是本专业的立足点,学生在实验室操作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应用相结合,掌握可移动文物门类中的金属、纸质、陶瓷、纺织、漆木等器物的病害识别和修复处理技术,并培养提高对文物的鉴赏鉴定和价值评估能力,能适应我国文化事业的各类博物馆、考古、文博事业管理、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文物修复公司等企事业单位所需的文博复合性人才。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具备一定的历史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热爱文化遗产事业,掌握文物保护修复的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并在各项文物研究、各类文物保护技术等领域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目标具体包括:系统化知识结构;良好的实践操作能力;多学科综合知识;文物研究、鉴赏、评估与收藏;文物的合理利用,以及能够使用摄影摄像技术、数字化媒体加工技术等新型技术服务于文物的保护与利用。能力目标具体包括:文物保护修复操作能力;理论研究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文物资源的当代转化能力。
核心课程:文物保护学基础、文物保护标准与规范、科技考古学概论、中国工艺美术史、博物馆学概论、文物保存环境基础、文物保护修复档案和方案编制、文物摄影与绘图、大学化学、文物材料与检测分析、文物保护技术实验、古籍版本修复实践、陶瓷类文物修复实践、金属类文物修复实践、书画文物修复实践、文物预防性保护、漆木、纺织文物修复专题、文物数字化保护。
专业特色:本专业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文、理知识紧密结合的交差性很强的专业,其中的实践性占突出地位,学生自第二学年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后,很多专业核心课程会进入实验室进行常态化实验教学,有些内容涉及到物理、化学知识及实际应用。除此之外,在实践性教学方面还安排了社会调查、考古发掘、文物展陈实践,以及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学生社团等与文物保护与修复相关的活动。
就业方向与前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文物保护与修复专业依托学校办学优势,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文化遗产的保护、研究、转化与管理,培养既具备文物保护系统扎实理论又具备文物修复实践操作能力的基本技能,也能够适应社会对于物质文化创造性转化的需求,能满足文物保护单位及文化产业机构需要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就业领域主要包括各级文博管理机构及各级各类博物馆;各级文物研究机构及开设文物保护及修复相关专业的学校;各级美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其他有文博复合性人才需求的企事业单位。
学院网址: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专业代码:130103t
授予学位:艺术学
学       制:四年
培养目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为2020年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兴特设专业。依托我校办学优势,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保护、传承、转化与管理,培养既系统掌握扎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知识与研究方法又熟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转化的基本技能,聚焦培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民俗学概论、文化人类学、社会学、田野调查、口述史理论与方法、非物质文化遗产政策与法规
就业方向与前景:各级政府文化与旅游部门、非遗保护单位;高校、行业协会或科研院所非遗保护专业教学、研究岗位;各级各类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与传媒集团;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出版社等编辑岗位;其他与非遗保护相关的融媒体及文化产业策划、演出与管理等技术岗位。除了以上就业领域之外,非遗保护专业学生还可以考取非遗保护、民俗学、艺术人类学、艺术学理论等方向的硕士研究生,继续深造。
学院网址:



 

 
凯发官方app

凯发官方app的联系方式

电话:0531-89626210
地址: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长清校区);
山东省济南市千佛山路23号(千佛山校区)
邮编:250300(长清校区);250014(千佛山校区)
email:zsb9300@163.com

微信咨询平台



微信号:sdada_zsb9300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招生办
凯发官方app的版权所有 2015
网页设计:视传交互工作室

收藏分享



网站地图